阅读提示
【资料图】
为将企业破产过程中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降到最低,近年来,甘肃定西中院探索“执破融合”“执破协同”新模式,寻找问题“最优解”,推动债务问题得到化解、企业实现破茧重生。
甘肃定西有这样一家企业,资金链断了,债务人躲了,债权人到法院申请对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就在裁定破产前,审判团队“话锋突转”,最终以破产和解方式寻找“最优解”。历经3年时间的努力,不仅全部债务得到清偿,企业也实现了“涅槃重生”。
就这样一“槌”定音太可惜了
在当地经营逾10年的定西市陇西县利平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利平公司),因生产规模扩大,造成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申请陇西县人民法院对该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还“躲猫猫”,明显是缺乏清偿能力,债务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从司法角度看,这是一起可“轻松”落槌的破产清偿案。
然而,就在案件落“槌”前,破产审理团队调研发现,就这样一“槌”定音太可惜了。利平公司在当地经营液化石油气和气瓶(含车用气瓶)充装,业务辐射范围较大,市场占有份额较高,具有存续价值和发展潜力。如果直接破产清算损失极大,并且会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职工失业……
2020年4月,正值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定西中院合议庭的成员先后多次召开专题协商会,确定了“破产不停产”的思路,以挽救企业为目的,兼顾多方利益,促使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在债权人会议上表决通过。
在随后近3年时间里,定西中院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的作用,协调税务、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解决了利平公司税款缴纳、经营许可延续、借款续贷或展期等疑难问题,使得公司能够继续运营。
此后,利平公司按照和解协议提前清偿完毕各债权人的债务本金,受偿债权人也同意减免法院裁定确认的相应债务利息。今年1月31日,破产申请时确认的5511935.2元债权全部清偿。
“府院联动”让“烂尾”楼盘获得新生
这是定西市首例破产和解案,审判团队“话锋突转”带来“最优解”,让破产案件的“画风”有了新的变化。
房产开发商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备受煎熬;数百名购房者眼看将“房财”两空,心急如焚;当地政府面对企业及群众公信力受质疑,行政不畅;银行放款收款两难,踌躇不前……这是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渭源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曾发生的一幕。
房企“命悬一线”,各方坐立难安,如何让涉案相关方利益得到公平处办?立案后,定西市县两级法院破产审判团队先后多次与相关部门召开“府院联动”会议,协商解决房企有关项目的竣工验收和解决登记难等相关问题,150户购房户如愿拿到不动产证。
同时,在“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下,各方就银行抵押登记解除、该公司垫支的土地出让金、税收、农民工工资、竣工验收等问题进行了协调,为该公司破产清算案打下了好的基础。
近年来,定西中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完善市场主体拯救和退出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成立强制清算与破产审判及破产衍生诉讼案件审判团队,推动出台《定西市建立企业破产“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18项制度,探索“执破融合”“执破协同”新模式,高质高效办理涉企破产案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据统计,2022年以来定西市县两级法院共审理各类破产与强制清算案15件,破产衍生案121件,推动3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化解企业债务2.298亿元,盘活土地28万平方米,帮助2家危困企业重获新生。
“经营式”破产让“僵尸企业”破茧重生
破产不难,难的是破产之后怎么办。如何将企业破产过程中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降到最低,是破产案件中的焦点问题。
定西岷县法院办理的当地一家水电企业破产案件,以“经营式”破产思路,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新解。
定西岷县法院受理该案后发现,该企业系电力生产企业,核心资产为发电机组,只有生产发电才能进行管理养护。为提升企业整体价值,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法院积极与县委县政府、管理人、债权人、债务人多次沟通,在破产清算过程中确定“在管理人监督下开展经营,经营中理清法律问题”的“经营式”破产审理思路,确保企业破产财产得以保值增值。
同时,在破产办理过程中对周边土地受损农户、农民工的民生诉求进行有效保障,对该企业职工也进行了妥善的安排。通过积极疏导和化解,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当地社会秩序平稳有序。
该企业在破产拍卖后破茧重生。企业原有的7名大学生员工被接拍新企业全部接收,并保持原有工资基础不变。新企业对发电设备进行了维修改造,增加发电量,维修加固河渠、硬化院落、绿化厂区,生产经营迈向规范化、正规化。
正是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优势,定西中院创新机制,采取“破产不停产”“预和解会议”模式和管理人与继续经营领导工作组“双轨制并行”等机制,通过和解方式,取得了“利益平衡,和谐共赢”的良好社会效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司法保障。
关键词: